9.01%,这是2008年《闯关东》在央视一套杀出来的收视率,放在今天,妥妥的现象级大爆炸。你以为这奇迹是天上掉下来的?谁要是信这个,真得在沈阳零下三十度夜跑一圈醒醒脑。我想起当年张新建导演一手攥着200万现金,像老江湖进菜市场一样,信心满满要请陈道明“坐镇”,结果人家一句“谢谢,不约”把门关得比北风还严实。钱砸不动,情也留不下,陈老师的高冷不是装的,是骨子里那点自我要求,跟东北的冻白菜有一拼,谁也不敢随便拿来下锅。
没戏?那就再找人。李幼斌,江湖上的“李云龙”,正红着呢。导演找上门,他那句“我现在轻易不敢接东北的戏”,多少带点玩笑,更多是成年人对自己身体的诚实。零下三十多度,外景一拍就是好几个月,腿脚不麻木才怪。你要是觉得演员都靠情怀硬撑,那你没见过剧组里半夜发抖的“硬汉”们,嘴上说着“来活儿”,心里琢磨的都是家里暖气片。
这事儿要是搁现在,微博早就炸了。#李幼斌拒演闯关东# #陈道明零下三十度不动心#这些关键词分分钟冲上热搜。可惜那时候没有朋友圈,导演只能靠自己,不能靠流量。李幼斌最后还是扛下来了,靠的不是豪言壮语,而是家里那一声“你不接,老了保准后悔”的催命符。家庭成员一句话,能比200万还顶事儿,这就是中国式生活的魔力。你说戏外的“朱开山”,是不是也就这么被逼出来的?
朱开山这个角色,有点像东北老铁的精神缩影。外面看着糙,心里全是褶皱和故事。陈道明的干净劲儿,搁在这角色上,怎么都不搭。李幼斌身上那股子“油”,不是贬义,是烟火气,是真正能把人物嚼碎了演出来的那种底色。你要问我,选角到底有多玄乎?有时候真像买彩票,明明都说自己不行,到最后偏偏就成了唯一的答案。
剧组里的年轻人,各有各的奇葩命。朱亚文陪女朋友递材料,结果人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拎去试妆。那年头他还没“硬汉”滤镜,脸上全是青春的“生瓜蛋子”。后来一场雪地戏,脱光了躺进零下三十九度的雪堆,导演都看懵了,说这孩子是真能拼。娱乐圈的幸运,往往都是这么冷不丁就砸在头上。齐奎本来盯着二儿子,谁想到转眼被换成三儿子,气得直想走人。最后还是萨日娜一句“就你最像我们家人”,把他拉回来。人生拐弯,有时候一顿饭都能决定走向。
萨日娜演的文他娘,那才叫顶天立地。没名字,有担当,家里男人出去打拼,她一个人守着全家。东北大妈的韧劲儿,全在她一举一动里。中国家庭的支柱,往往都是这些无名的女人。戏里戏外,母亲的形象总是最令人动容。没有大场面,都是细水长流。
再说说剧情。别以为《闯关东》就是一锅苦汤子。朱家三兄弟,谁不是在风口浪尖上跳钢丝?大儿子一度投了日本人,二儿子抗战牺牲,三儿子靠头脑保家。每个人物都不像样板戏,反倒像你我身边的亲戚,有点倔,有点怂,有点狠。有人说电视剧太苦,其实生活哪有几天甜?现实里的“闯关东”,哪家不是一边挨冻一边琢磨明天的饭在哪儿?
拍摄现场更是一场生存大考。淘金、雪地、野外,演员道具全都真家伙。导演没说苦,演员也不敢矫情,谁都知道这戏一拍砸了,前功尽弃。那股子拼劲儿,和旧社会的闯关东移民有啥两样?别以为剧组都是光鲜亮丽,背后全是被冻得哈气的嘴和冻疮的手。
说到这里,想起前几年中国男足的“选帅闹剧”,高薪请外教,效果还不如东北大妈带娃。人心和钱,永远在拉锯。你以为演员是为了名利,其实更多是在跟自己较劲。每个人都怕投入无果,所以才更怕错过。体育圈、娱乐圈、普通人,谁不是在各种选择里跌跌撞撞。
李幼斌的犹豫,陈道明的高冷,朱亚文的意外,齐奎的拐弯,萨日娜的执着——这些人凑上一桌麻将,估计能打到天亮。戏外的生活比剧本还精彩。你以为只有他们在闯关东?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雪地里打滚。
你还记得人生第一次被“推上场”的时刻吗?是家人一句话,还是生活一巴掌?评论区别光看热闹,想想自己那次不情愿却改变命运的选择。点个关注,留个故事,下次零下三十度的时候,咱们一起唠唠“人生闯关东”。
鼎泽配资-全民配资股票平台-股票配资期货配资-股票最新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